一只粉色的吹风机

观《白求恩大夫》有感

        我不知道该如何诉说我看完电影后的心情,唯一清楚的感觉就是对白求恩的惋惜。与大多数人一样,我曾对白求恩只知其名,不问其事迹。观影后我才知道,他是一名伟大的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战地外科医生。是毛泽东主席口中的“一个高尚的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一个有道德的人,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,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他理应得到我们当代青年的点赞和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 电影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在国际援华会的支持下,白求恩大夫组建了医疗队,历尽险难来华支援抗日战争。1938年初,他初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,受到当地战士、老百姓敲锣打鼓举横幅的热烈欢迎。根据地的生活、医疗环境恶劣,没有充足的食物、药品,没有正规手术室,缺乏技术精湛的外科医生,缺乏必备的医疗器械,在外甚至还有敌人悬赏3000元捉拿他。但他并未畏难不前,而是一往无前,至死不渝。在训练班,他自己编写讲义,教授知识水平不高的学员们外科手术技术,经此,军分区各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;私底下,他学着使用筷子,努力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,用中文与学员、伤患沟通交流;每到一个新据点,他总会最先询问伤员情况,不分昼夜地抢救伤患。每每成功手术,根据地里的战士、百姓们乐得像在花果山嬉戏的猴儿。这一幕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美好。

         今天,白求恩大夫受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感激和敬佩,然而在他决定放弃在加拿大的优渥生活来到中国时,他收到了来自亲友及各界人士的不解和嘲弄。他的同事狄克·布莱克甚至认为他疯了。“我们是一家人”白求恩大夫只是这么回应,“这就是我的国土,这就是我的人民。”我们与白求恩大夫素不相识,却得到了他踏雪送来的炭及守护我们的爱和自我奉献精神。直到他在手术中因感染而患上血液中毒症病逝,他的高尚情操也依旧存在于战士、百姓们的心中。

        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,白求恩大夫在这部电影中被塑造得相当成功;作为一个英雄,他足以不朽。愿白求恩大夫的灵魂在天国耀耀生辉。


评论

热度(11)